当前位置:首页 > AI文章 > 正文

交完硕士论文那刻,我瘫在椅子上笑出了猪叫

交完硕士论文的那一刻,我瘫在椅子上笑出了猪叫,那一刻,所有的熬夜、焦虑和反复修改都化为了解脱的狂喜,堆积如山的文献、写废的草稿、导师的“再改一版”仿佛还在眼前,但此刻只剩下一身轻松,我像个傻子一样对着电脑屏幕咧嘴笑,甚至惊动了隔壁工位的同学,回想这两年,从开题时的迷茫到截稿前的崩溃,此刻终于画上了句号,虽然知道后面还有答辩,但此刻我只想放纵自己当一只快乐的猪,在知识的泥潭里打完滚后,发出最原始的嚎叫。

终于!在电脑上按下"提交"按钮的瞬间,我整个人像被抽干了力气,直接瘫在椅子上,看着屏幕上"提交成功"的提示,突然就笑出了声——不是那种优雅的捂嘴笑,而是带着颤音的、像被踩了脖子的鹅一样的怪笑,室友从门外探头,一脸惊恐:"你论文交魔怔了?"

交完硕士论文那刻,我瘫在椅子上笑出了猪叫  第1张

交稿前夜:咖啡续命,键盘冒烟

交论文前48小时,我的作息基本是:改格式→发现目录页码对不上→重调→参考文献少了个标点→崩溃→灌咖啡→循环,凌晨三点的实验室,键盘声比我的心跳还急促,导师凌晨回复的邮件里写着"这个数据再核对一遍",我盯着屏幕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"瞳孔地震"。

但你知道吗?这种抓狂里带着诡异的充实感,看着文档从"初稿"变成"终稿第17版",突然就懂了导师说的"学术是一场修行"——修的不是仙,是颈椎病和咖啡因耐受度。

致谢写到破防:原来我欠了这么多人情债

写致谢部分时,原本想走文艺路线,结果一开头就绷不住了:"感谢导师没把我踢出课题组,虽然我总在deadline前24小时才交东西……" 翻着实验记录本,想起帮我调仪器的技术员老王,替我顶班做实验的师妹,甚至食堂阿姨多给我加的那勺肉——原来这篇论文是靠着这么多人的"隐形助攻"堆出来的。

最破防的是写到家那段,敲下"感谢父母永远不问'什么时候毕业'"时,鼻子一酸,他们可能根本看不懂我论文里的公式,但每次视频都说"别熬夜,家里给你寄了枸杞"。

提交后遗症:手抖、幻听和空虚感

交完论文第一反应:这就结束了?不用再改图表了?不用和查重系统斗智斗勇了?紧接着开始手抖——不是激动的,是生理性的,过去一个月每天打字12小时,现在看见Word图标就条件反射想吐。

更离谱的是出现了"幻听",半夜惊醒总觉得微信在响,打开一看是导师三个月前发的"文献看了吗";路过打印店,老板一句"同学要打印吗"让我瞬间夹紧书包(毕竟被打印店坑过排版费的痛刻进DNA了)。

给还在挣扎的你:黑眼圈会淡,论文会交上的

如果你还在和论文搏斗,记住三件事:

  • 格式问题都是纸老虎:最后24小时永远会发现新bug,但99%的错漏其实根本没人细看。
  • 导师的修改意见≠你不行:我导曾把我的目录批注成"像被狗啃过的报纸",后来他说这是为了让我学会"在学术垃圾里淘金"(?)。
  • 写完就是胜利:答辩可以再改,查重可以再降,但交稿那一刻,你已经赢过了那个在开题报告前哭唧唧的自己。

我要去干这半年来最奢侈的事:关掉所有闹钟,睡到自然醒,至于答辩?呵,等睡醒了再说吧。(毕竟导师说过:"能写完论文的人,迟早能毕业。")


后记:三天后收到导师邮件:"致谢写得不错,但第三章的图标分辨率怎么像用座机拍的?" ……好吧,学术的尽头果然是无限修改。